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评论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曾发表美术研究与评论上百万字,策划百余项反映时代主题和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学术展览。
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艺术策展人。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聘硕士导师、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历任四川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艺术·市场》杂志执行主编、广州双年展艺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那特艺术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理事,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主席。
美术史博士,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曾任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2012年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特约策展人。200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CCAA)等。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2017年获北京宋庄上上美术馆颁发的“推动宋庄艺术学术发展特殊贡献奖”, 2019年获《雕塑》杂志年度最佳艺术评论奖,2021年获“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优秀策展人奖。
湖北美术馆馆长、第十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周韶华与马库斯·吕佩尔茨双个展策展人,获评2017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担任:对望:中意当代国际艺术作品展策展人,获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唯一一项“组织策划特别贡献奖”和“最佳策划奖”。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客座教授、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委员和北京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ASC)委员。《建筑中国1000(2000-2015)》图书获201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三等奖;“激浪派在中国”项目荣获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优秀项目;获美国名刊《Surface》中文版2010年度最佳评论家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设计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指委室内设计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2019-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城市与历史保护学院访问学者(2012-2013)。2020年,理论研究项目《消费空间的“三元装置”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立项;2018年,理论研究项目《大长安街计划:一个超尺度基础设施的空间政治、技术治理与城乡投射》受邀参加“基建江山:共同体的空间根基”(上海OCAT)。
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曾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9)、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希腊展(2019)、妙造自然——于非闇绘画作品展(2019)、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2020)策展人,并为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全球征集活动策划委员会主任。
广东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学博士,现为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曾策划:当代雕塑的方位——2013年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2013),日常之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日常话语与观念生成,神话、叙事、想象——当代艺术邀请展,形式乌托邦——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表达与文化观念、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展(联合策展人),社会剧场——第四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联合策划)等。
伦敦艺术家安置小组(1966-1989)和阿姆斯特丹事件结构研究小组(1969-1979)的创始成员, 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创始院长(1991)、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2009)。曾获Immagine Elettronica 奖(1990),加拿大蒙特利尔艺术与技术协会终身成就奖(201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博士,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实验室设计顾问。主要从事展览设计、当代设计策展研究及展览策划。曾独立策划:转换——六个面向青年艺术群展(2019);参与策划: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2021)、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2020)及第十四届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金砖国家联展:转换的创造——中国当代艺术专题展(2019)等。出版专著:《变革与趋向——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设计展策展研究》(2020)。出版译著:《创造力与幼儿美术》(2020)。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设计史、艺术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14)、《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2018)等3部,译著《运动中的视觉》(2016)、《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2020)等5部。曾策划:传统的激进—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诞生(2016)、为新中国造型(2019)等重要艺术设计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中国设计史研究。获奖包括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
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策划与视觉传播博士。参与及策划: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激活创新论坛,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艺术交流文献展 ,师承——美国西部摄影大师鲍勃·科布瑞纳个人作品展,聚焦——美国当代青年摄影艺术展,《Virtue》——美国当代著名女摄影艺术家杰米·哥顿作品展等。
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策划与视觉传播在读博士、美国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当代艺术部策展研究员、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曾任职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学术展览部。曾参与策划: 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2020)、相遇此在——庞茂琨作品:2009-2019(2019)、水墨艺术四十年1978-2018(2018)、摄影的语言(2017)、恒久与无常-张大力新作展(2016)、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2015)等。